近幾年 Zen 架構上的進步,我相信各位是有目共睹,除了 Zen 1 架構的 CPU 外,因自己業務上的需求,陸續買了 EPYC 7002 與 7003 以及 Ryzn 5000 與 Ryzen 9000 系 CPU。
從 1U 1U 的伺服器,由於空間上的問題,開始思考要如何在同樣 42U 的空間中,塞下更多主機,於是就有了今天這台伺服器的開箱。
這幾年我們採購了不少 Dell EPYC 與 Supermicro EPYC 的伺服器,也有採購永擎自帶 IPMI 功能的主機板來自組伺服器。
不過根據我們的經驗,永擎的 IPMI 穩定度還是差一大截,因此這次考量空間上,就鎖定了 Supermicro 的 Micro Cloud 系列主機。
由於當時只有我一人裝機,因此裝機上架的照片不多,也只能簡單分享所謂高密度伺服器的樣貌,就請多多包涵啦。

幸好平時上架刀鋒的經驗不少,這種設備的上架方式永遠都是,先把所有的刀跟其他零組件(風扇、電源…等)抽出來,把機框上好,在把刀一刀一刀插回,不然整機重量是非常驚人的。

別小看這樣 3U 的高度,有整整 10 台獨立的 Ryzen 系統。

以及組合照。

最後是裝機完成的樣子。

需求上的關係,每一刀主機都配了下表的規格。
CPU:AMD Ryzen 9700X
RAM:美光 DDR5 6000Mhz 48G*2
DISK:三星 990 EVO Plus 1T

經過實測,搭配機房的 14 度左右冷氣,可以在如此高密度的 3U 空間把 CPU 溫度壓制在 80 度以下,為了因應 GPU 款,設備本身也還有高性能風扇可選購,或許可以進一步將 CPU 溫度壓制得更低。

簡單開箱就到這邊啦 XD。
附上整個機櫃照,共計 84 台主機,368 核 736 線程,3264G 記憶體與 84T 的 SSD 儲存空間。


